《求是》杂志社:洋浦“加速度”

来源: 《求是》杂志 作者:侯亚景 《今日海南》记者 蔡 点击: 收藏

洋浦“加速度”

 
北部湾畔,洋浦半岛,天蓝海碧,潮平岸阔。这里曾经是一片贫瘠荒滩,如今塔吊林立、拖车穿梭、巨轮靠泊,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南省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洋浦)。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外商投资成片开发、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发布,洋浦被赋予海南自贸港“先行先试”的重任,为全岛自贸港建设和封关运作积累实践经验。
 
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洋浦考察时指出,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区、示范区,要总结好海南办经济特区经验,用好“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洋浦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迸发出全新活力。
 
大胆创新,向港求兴。在洋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洋浦展示馆,在一艘模型船前驻足。它是“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发布后,第一艘入籍的船只——中远海运“兴旺”号,标志着海南自贸港相关船舶登记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总体方案》赋予洋浦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等5项独有政策,其中4项与航运相关。锚定目标,洋浦在制度集成创新上集中发力,以落实“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为核心,加快推动自贸港航运政策落地实施,不断吸引航运要素聚集,推动港航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登记注册国际航行船舶33艘、516万载重吨,海南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2020年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后,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国百万标箱量级以上海港中排名第一;开通内外贸航线39条,基本覆盖国内沿海城市和东南亚地区主要港口,形成了“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洋浦变化大。这是对洋浦发展的最大肯定,也是最大鼓励。”洋浦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勇军表示,洋浦将用好用足“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有效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加快吸引国际船舶注册登记,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加快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的建设目标。
 
先行先试,筑巢引凤。粮油加工、离岸贸易、保税检测维修、智能勘测产品研发……行走在洋浦保税港区,一栋栋厂房、保税仓、展销中心鳞次栉比,各类业态蓬勃生长。
 
《总体方案》提出,2025年前要做好封关运作准备工作,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成为承接自贸港政策和制度早期安排的重要载体,带动洋浦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4.2%。加工增值30%免关税等看得见的政策红利,吸引众多企业落户,截至2022年7月4日,洋浦保税港区注册企业达3398家。
 
“像这样年生产能力超百万吨的粮油加工厂,以往建厂需要两年。”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介绍说,公司是《总体方案》发布后洋浦保税港区引进的首家大型实体企业,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在保税港区内建起了一个拥有目前国内最大菜粕散粕仓的油脂加工现代化生产基地。
 

图为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小铲滩港区。 邓晓龙/摄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现政务服务“准入即准营”、“落地即开工”、“一窗受理”,口岸通关“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争当自贸港政策落地、项目建设的排头兵。
 
儋洋一体,港产城相融。推进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是海南着眼于自贸港建设全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近年来,儋州、洋浦发展速度加快,在海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两地发展也暴露出了明显的短板:洋浦面积仅114.78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受限,城市功能不完善,社会包袱沉重,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与之毗邻的儋州,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项目、人才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偏弱。
 
2021年末,海南作出推进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力破“儋州有城无产,洋浦有产无城”问题,奋力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2022年5月,关于支持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措施出台,推动在儋州洋浦全域先行先试一系列自贸港早期安排政策,在更大范围做好压力测试和积累经验。
 
儋洋,有港、有产、有城。2022年7月初,一批总投资达344亿元的高质量产业项目落地儋洋经济圈。火热的建设氛围中,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在海南建设自贸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洋浦,正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动缩影。如今,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的洋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