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地推进“无疫村”创建工作 同心共创“无疫村” 筑牢屏障保家园

来源: 儋州融媒全媒体 作者:林晓云 点击: 收藏

        连日来,我市多地扎实推进“无疫村”创建工作,在不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强大合力的基础上,持续强化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公布的全省首批228个“无疫村(社区)、无疫小区”中,儋州市10个“无疫村”入选,分别是那大镇洛南村、那大镇侨南村、那大镇侨锋农场、那大镇力崖村、中和镇环龙村、大成镇新风村、兰洋镇南罗村、南丰镇油文村、王五镇小千村、雅星镇陀骂村。
    近日,记者走进部分“无疫村”探访这些村庄是如何在严格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的同时,带动广大群众同心构筑起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最终实现“无疫村”创建目标的经验和做法。

        那大镇洛南村:群防群控筑牢抗疫防线

    公共场所每天至少消毒1次;新冠疫苗接种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应接尽接;村民能够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室外场所口罩佩戴率达到100%……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洛南村保持零感染状态,未发现过阳性病例。该成效得益于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疫情防控不是一个人的事,关系到每一个人。”洛南村有关负责人介绍,村里建立专门的防控工作队伍,负责各专项工作组的统筹协调,同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带动驻村干部、志愿者、党员、村民等共同参与村管理,全员落实防控措施,构建群防群控良好态势。
    在此基础上,在人员管理方面,该村组建信息小组,对村民情况做到底数清楚,动态精准,掌握村民身体状况(发热、患病等),加强对返儋人员的摸底排查,严格落实“报备+来儋返儋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来儋返儋后24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的规定,工作台账清楚明了。在环境管理方面,公共区域有专人负责环境卫生清扫,垃圾“日产日清”,定时进行通风和预防性消毒,对内部道路、活动广场、健身器材等公共场所每天至少消毒1次,全民核酸检测结束后及时对检测场所进行消杀工作。

        兰洋镇南罗村:多举措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南罗村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卫生村干部为副组长,‘三委’班子及各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南罗村‘无疫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另外,我们还制定《南罗村无疫村建设工作方案》《南罗村疫情防控总体方案》和《南罗村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等方案,扎实推进“无疫村”创建工作。”村委会书记梁永朝说。
    据介绍,该村一直严格落实疫情管控措施,一是结合“敲门行动”,动态更新全村人口、特殊人群等基础信息台账,并向村民宣传防疫政策和防护措施;二是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工作人员落实24小时卡口值班值守,每户家庭指定1名家庭成员凭村委会开具的出行证明错峰买菜、就医等,并做好人员扫码、体温登记;三是全面落实静态管理,通过录制本地方言防疫宣传语音,通过村广播和村干部、网格员手持小喇叭,走村串巷,每日多频次宣传防疫有关工作;四是设置医疗废弃物临时收集点,涉疫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等。

        南丰镇油文村:党员带头上“疫”线  筑牢抗疫“红色堡垒”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油文村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油文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体系,党员带头上“疫”线,设立油文党员先锋卡点,筑牢抗疫“红色堡垒”。
    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该村采取多举措织密“点、天、面”疫情防控网。一是“点”上提前谋划,挂图作战,采取“1+4”模式进行网格化管理,即:1名镇包点领导+村委会干部+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村小组组长+志愿者4种力量进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每个村只保留一个出口,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二是“天”上无人机结合,空地一体。协同镇综治办,采用“空中巡查+地面防控”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无人机无死角、多维度、全覆盖的监控优势在空中巡查,如发现人员聚集、不戴口罩等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地面巡逻队伍及时赶到进行有效宣传教育和劝阻。三是“面”上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摸清全村人口底数,确保全员核酸不漏一户一人。成立本村的巡逻防控队伍,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的方式,强化群防群治、联防联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