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
日记丨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管理中心副主任马绍珍:见证过程步履维艰,方知成果来之不易
时间:9月8日
地点:洋浦经济开发区
天气:雨
9点梳理资金需求,10点参加视频会议,11点联系项目业主方,16点梳理公路、水路交通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表……
忙碌的一天,这样大大小小的对接、梳理,每周滚动进行。但正是通过这些不断地对比调整和跟进协调,才保障了每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实现。
2006年,刚毕业的我来到洋浦港参与洋浦港三期工程建设。从施工方到业主方再到行政主管部门,洋浦港现有的48个泊位,其中30余个我都有参与建设或行业管理的记忆。正因为见证了过程的步履维艰,才知道成果的来之不易。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从小铲滩岸滩整治开始,结合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形成了宝贵的港口发展用地。
那是2010年,当时全洋浦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仅21万标箱。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时,各方都在质疑花费23个亿建设的码头会不会“晒太阳”,也在质疑这个浩大的工程,我们要用多久才能实现目标。但所有人都低估了一群有着相同信仰,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拼搏的人,在方向明确的时候,能迸发出的惊人力量……
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赋予了洋浦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的明确定位,也给洋浦港口人指明了可持续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我们用实际的数据回答了质疑。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21万标箱、到2017年的45.9万标箱、再到2021年的131.8万标箱,翻了6倍。
航拍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
我们推进完成了码头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及时升级了码头通过能力,建成了疏港大道二期工程项目及时打通了港区后方集疏运瓶颈;同时为迎接可预见的通过能力不足问题,新的码头扩建、航道扩建和疏港高速公路建设等近200个亿的基础设施配套又已迫在眉睫,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10年来,我见证了洋浦港在泊位数量、货运量、航线航班数量以及船舶登记数量等各方面实现的跨越式和创新式发展,也见证了洋浦港口人夜以继日的拼搏和努力,更以自己身处他们之间而自豪。
连夜施工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能力提升项目。
我深知港航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建设港口配套设施、升级货物运输渠道、加速政策落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和集聚航运要素等方面缺一不可。但作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不管处在建设的哪一方,我都愿发挥所长,以时不我待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际枢纽海港发展的浓墨重彩。
望着如今日新月异的洋浦港,我那时疲惫的身体,酸痛的腿脚及因疫情而褶皱的心,就像被烫熨过一样舒展。
我们与洋浦一起成长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