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联动宣传特别报道] 走进三苏祠  品味苏轼的旷达人生

来源: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 收藏

      
      四川省眉山市,古称眉州,陆游赞其为“千载诗书城”。北宋年间,苏轼出生于眉山,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的故居就在城内的三苏祠,眉山,孕育了他的才学与精神品格。

眉山市三苏祠,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也是苏轼开启跌宕起伏人生的第一站。
    跨进红墙黛瓦的三苏祠正大门,只见迎面两棵高大的银杏古树,拱卫着前厅,前厅连接着供奉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塑像的飨殿。祠内存有苏轼手迹刻石、上万件三苏的文物和文献资料,供游客观赏。
    三苏祠主体建筑之一的飨殿前,悬挂着“是父是子”的匾额,意为“有这样伟大的父亲,就有这样优秀的儿子”。苏轼、苏辙兄弟的成才,离不开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苏洵秉承父亲苏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诚信待人、敬重乡邻的美德,言传身教,使苏轼、苏辙从小受到深刻影响和教育,成为道德品行高尚的人。苏轼母亲程夫人则教育孩子“非义不取”“不残鸟雀”。中国人敬仰苏轼,赞叹他的才学,敬佩他的品德,更效仿他的家风。苏门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其“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家教,承载着中华儿女美好的道德追求,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据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博馆员瞿晓楠介绍,三苏祠除了给世人敬仰三苏之外,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举行展览。眉山苏轼的家国情怀展览,曾荣获国家核心价值观重磅奖项,参与的人数超过了500万人次,在传播家风家教和家国情怀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等一座座古建筑下,古井、老树、匾联等一处处古遗存前,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苏祠时的足迹,大家徜徉在三面环水的悠悠古祠中,感叹着“一门三杰”的旷世才情。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讲解员彭俊松说:“苏轼一生为官40余年。青年时期的苏轼就曾写下‘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迈诗句,从中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已经有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心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回顾苏轼的一生,他7岁知书,10岁能文,21岁进京应试,名动京师。为官40余年,先后出任凤翔、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等地方官,官至翰林学士、侍读学士、兵部和礼部尚书。宦海沉浮,几经贬黜,一生虽跌宕起伏、忧患不断,但苏轼却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欢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追溯一代文豪的人生轨迹,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苏东坡虽然被贬海南儋州,但他积极、乐观、豁达,在海南开学堂,传播文化。海南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就是苏轼的学生。同时,苏轼也在海南发现了一种美食——生蚝,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寄给弟弟苏辙,让朝中的大臣不要故意犯错误,免得贬到海南儋州,过来和他抢生蚝。” 彭俊松介绍说。
    儋州,是苏轼仕途中最后一个谪居地。这里“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冬无炭,夏无寒泉。”“瘴疠横生,虫兽横行”,但苏轼很快就适应了环境,他注《尚书》,制松墨,做姜羹,吃生蚝……称“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谪居儋州三年,讲明学道,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开启琼州人文之盛,培养出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使得儋州成为海南的文化之乡。苏轼被贬,是他的不幸,却是海南的大幸。宋、明两代,海南中进士者有74人,中举人607人,这与苏轼谪琼期间开发海南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苏轼最受人尊敬的地方,就是无论境况如何,但他总是关心一方水土,一境黎民。
    彭俊松介绍说,苏东坡一生经历非常坎坷,但是他初心不改,始终为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实就是苏东坡对自己一生的一个总结,我们现在常说一句话:人生缘何不快活,只因未读苏东坡。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如果去品读苏东坡的诗文,读他的故事,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总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能量。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公认的两位“神仙”,一位是大唐的谪仙——李白,另一位是大宋的坡仙——苏东坡。李白是被贬下凡,是天上的神仙,苏轼是地上修炼的神仙。仙人乘风去,化身一颗星辰,星光酒落大地。那光柔和、温暖,在中国人的心田,东坡文化、东坡精神浸润千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博馆员袁志敏认为,东坡文化的精髓,可以通过四个词来表达,第一个是率真、第二个是达观、第三个是诙谐、第四个是恬淡。率真是对自我率真性的一个表达,达观是对终极人生态度的一个探求,诙谐是对苦难逆境的一种化解调和,恬淡是对斜视生活的一个永恒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