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9月5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厅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一手打伞、一手干活,分级分类指导各市县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代耕、代种、代防、代收方法,错时下田、错峰作业等方式,平稳有序恢复正常农业生产秩序。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省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互助共济工作专班、农产品产销工作专班等,建立工作机制,畅通产销对接渠道。
二是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收工作。制定《海南省新冠疫情期间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收社会化服务补贴方案》,对帮助中高风险地区农户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每亩补贴15元。组织15家专业化服务公司赴海口、澄迈、定安、琼海、保亭、屯昌等市县利用74架无人机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飞防面积达9.7万亩;临高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低风险区的农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采取“两点一线”方式,走进农田,帮助浇水、施肥、打药等,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组织海口五田家有限公司等机耕队伍赴琼海、万宁收割成熟水稻2000亩;组织协调澄迈县香蕉协会组织工人20多人赴临高县采摘香蕉1500吨;陵水文罗镇30人组成抢种抢收突击队,疫情期间抢种、抢收该镇蔬菜基地,日均出菜2000斤。
三是扩大常年蔬菜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增加速生蔬菜生产。海口市和文昌市扩大蔬菜种植3000亩,万宁市农业农村局出台《夏秋季常年蔬菜种植补贴方案》,提高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种菜积极性,日供蔬菜约80吨。目前全省蔬菜在田面积8.2万亩,日均供应量1300吨,各市县本地蔬菜供应稳定。
四是采购“滞销菜”变成“暖心菜”。针对疫情导致部分种植户蔬菜滞销的现状,琼海市农业农村局主动协调菜篮子公司,打通田头到餐桌的营销链条,在每个平价菜网点悬挂“免费赠送”牌子,向购买其他蔬菜的群众免费发放滞销菜。
五是探索“基地直供小区”“点对点”配送模式。三亚市因为疫情原因部分交易市场暂时关闭,部分种植户生产的蔬菜无法销售,当地农业农村局主动协调种植基地与各小区直接对接,两天时间销售 1.7 万多斤蔬菜;海口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蔬菜生产企业与海航城等小区点对点配送供应蔬菜。
六是打造蔬菜爱心公益配送平台。儋州市农业农村局为进一步做好蔬菜产销对接,联合当地多部门共同打造爱心公益配送平台(小红旗配送),构建“爱心公益配送平台+志愿服务+社区配送”模式,将部分常年蔬菜基地产品及其他生活物资配送到居民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陵水利用手机小程序,实现“统一订购、统一采摘、统一配送”,发放农产品运输通行证,开通24小时服务电话,有效保障农产品流通顺畅,解决农户“卖菜难”、市民“买菜难”等问题。
七是开具异地用工通行证。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低风险区生产用工雇主确需在该市跨镇使用低风险区劳务用工的,按“四定”(定线路、定人员、定车辆、定时间)要求进行管理。儋州市和庆镇西流居红卫队香蕉基地安排专车将16名工人从雅星镇“点对点”接回基地,并在基地中安排专门宿舍区,实行闭环管理,确保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两不误。
八是开展技能大比武。三亚市育才生态区为不误农时,不影响农业生产,充分调动起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那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村妇联合举办“那受村第一届农业生产技能大比武暨插秧比赛活动”,确保千亩优质水稻按时全部插秧完毕,覆盖8个村民小组、273户农户。
九是帮助企业战“疫”纾困。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部分香蕉基地曾存在用工困难,当地及时办理保供通行证,由企业每天安排专车把工人接到基地工作。同时为农户出行提供便利,对接好采购商,做好车辆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了18.5吨香蕉及时销售出去。昌江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海南昌江兆恒农业有限公司基地120万斤火龙果亟待销售,组织工人有序进入基地采摘、包装,5分钟为企业办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该批火龙果顺利发往全国各地。
十是优化农资储备调运。指导全省8家农药批发等企业统筹做好农药、化肥储备,全省农药化肥储备量分别为7000吨和10万吨,可供农业生产使用6个月以上。
截至8月31日,我省累计销售待销农产品2066吨、鱼苗600万尾、肉鸽4万只;执行虾苗政府包机航班20架次,运送虾苗共计21853件311.56吨,虾苗数量超过13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