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大力营造创新氛围 以制度创新激发改革活力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收藏

汽笛长鸣,巨轮启航。9月23日,海南自贸港至非洲国际远洋集装箱航线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开通运营。至此,海南自贸港已开辟两条洲际集装箱航线。

 

9月23日,海南自贸港(洋浦)—西非洲际航线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启首航。新华社发(黎多江 摄)

 

依托“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效应,海南省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

 

一次次历史性的跨越,一次次成绩的刷新。得益于改革,路径在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以来,海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制度集成创新能力,肩负起改革创新“试验田”的使命,分阶段分重点推动开展改革实践,大力营造创新氛围,以制度创新激发改革活力。

 

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集装箱码头,货船来往不断,集装箱装卸业务繁忙不已。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时间见证着发展之变,海南在改革创新中带来的变化中格外璀璨。

 

一道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必答题”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其政策设计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创新性,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沿袭,没有多少经验可以照搬。

 

没有路径可以沿袭,就必须大胆闯、大胆试,蹚出一条新路子。

 

海南从来不缺乏改革与创新的勇气和决心。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可以说,从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海南就将改革创新融入血脉基因。

 

早在2015年,海南率先开展的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把全岛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大花园来统一规划,开创了一项全国没有先例可循的改革。伴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加快推进,这项改革措施正以更大力度向纵深推进。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就是要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如果把自贸港建设看作一张“考卷”,那么制度集成创新,便是其中一道“必答题”。这道题的答案,也是破解自贸港建设难题的“万能钥匙”。


博鳌乐城先行区制度集成创新成效持续显现,特许药械引进落地进入快车道。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再次强调,要继续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贯彻落实,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中央统筹、部门支持、省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如期顺利封关运作。

 

省委、省政府牢记殷殷嘱托,始终将制度集成创新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任务,坚持把能够解决问题、具有全国影响力作为衡量标准,耐心培育和打造创新案例,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不断提高制度创新能级和质量。

 

近年来,海南统筹谋划,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对标最高水平开放形态,聚焦重点方向、优势产业,突出“上下协同、左右联动”,持续推动各部门、市县、园区在自贸港建设重点领域推出制度集成创新成果。

 

航拍视角下的海口复兴城。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2020年发布实施的三年制度集成创新路线图,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18个重点领域,提出60项制度集成创新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和基本完成55项,着力解决阻碍发展的堵点、企业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制度集成创新的路上,海南虑之愈深、谋之愈远、行之愈笃。

 

一条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道路
 
 

 

9月17日,在海南自贸港第十四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一项名为“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的创新成果格外引人关注。

 

为破解海洋种质资源区域化、品牌化发展瓶颈,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充分发挥南北种业引进门户城市作用,构筑起南连东南亚、北接日韩的“水产苗种产业走廊”,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水产种业生态体系,为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王程龙 摄

 

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各方面创新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正是海南制度集成创新的动力之源。

 

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需要瞄准目标,走一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道路。

 

这些年,海南把握制度创新的重点,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聚焦产业上下游,把握产业链的断点、堵点、短板,把单点创新串联起来,形成链状集成创新,有力促进了生产要素快速集聚,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俯瞰交通便利的海口国家高新区狮子岭工业园。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道路上,其中一处难点在于如何破除体制机制等对创新的羁绊。

 

开展制度集成创新,本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这就需要容错的胸怀、机制、环境,为改革者鼓劲、为攻坚者撑腰、为创新者铺路——

 

海南创设的“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如今已成功举办两届,评选了32个获奖项目,通过评选表彰,营造全省制度集成创新领域“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实行制度集成创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制度集成创新开展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公职人员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确将制度集成创新作为容错情形和容错分析研判中的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撑腰。

 

多项制度的保障,形成了海南良好的制度创新氛围,制度集成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

 

海口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企业负责人解答相关政策。该服务中心设有“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等办事窗口,一站式解决企业办事需求。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通讯员 王聘钊 图/文

 

按照“首创性、已实施、集成式、效果好”的原则,海南已累计推出14批128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涉及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产业发展、园区开发、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

 

机遇和挑战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近年来,海南践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走出了一条勇于自我革命之路,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

 

一种源自改革创新的发展新动力
 
 

 

国庆假期的华能洋浦热电联产项目工地,依旧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项目进入收尾冲刺,投产已经进入倒计时,将为海南炼化100万吨乙烯及其下游项目提供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服务。

 

得益于“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这项制度集成创新的赋能,该项目前期迅速完成了所有批次“零关税”进口自用生产设备的进口,极大缩短了建设时间。

 

资料图: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的装置现场。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这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的有效开展,带来的不仅是企业成本的降低、项目建设的加快,更通过压力测试,有效减少了海南封关前后政策压力差,进一步推动了全岛封关运作进程。

 

新时代抢占制度创新高地,必然激发发展新动力。

 

海南围绕营商环境的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制度集成创新让数据“多跑路”,换来企业“少跑腿”——

 

通过“海南e登记”平台,实现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创建“土地超市”,破解“项目等土地”难题;推行“信用+免审”改革,推动市场准入便利化提质升级。

 

海南对离岛免税商品全流程溯源管理,提升自贸港风险防控水平的同时,不断释放自贸政策红利——

 

资料图:工作人员给免税商品加贴溯源码。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为加强免税商品全流程管理,首创“跨部门、广关联、可追溯”的免税商品物码溯源系统,以“一物一码”赋予免税商品“身份标识”,优化了消费购物保障和体验。

 

海南打破地域壁垒,不断促进园区之间合作,新兴产业实现多点突破——

 

合作共建“博鳌乐城先行区-海口国家高新区”飞地经济合作示范园区,围绕重点产业完善创新药械研发生产要素保障,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正不断完善。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海南用好制度集成创新这枚“万能钥匙”,不断解决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带来的法律适用和裁判难题——

 

海南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创设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实现全省司法系统类案裁判指引“分类集成”“一网通览”“一尺裁判”, 构建与高水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司法制度体系。

 

制度集成创新的成果,正不断转化为民生红利,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签约引进22所国内外知名高校,首批学生入区就读;乐城全球特药险,惠及全国11个省市,超过1000万居民参保获益。

 

制度集成创新结出的累累硕果,正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越来越开放的海南,正以制度集成创新的力度,加快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要素——

 

俯瞰位于三亚中央商务区的中粮·三亚大悦中心首批总部商务集群。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近两年来,海南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增速连续28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存续市场主体已突破200万户。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7.4%,吸引了一批大型跨国企业落户。

 

一粒良种,可以播撒希望;一株新苗,可以长成大树。海南自贸港这片“试验田”种下的开放、创新的种子,将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海南自贸港的未来将更加精彩。

 

 
海南日报评论:
创新驱动 增强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具有统领性作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尤其需要创新驱动。唯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不断在新领域谋求新突破,在新实践中实现新发展。
 
海南自贸港,是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海南,“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今年4月召开的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指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并在主要目标中提出“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同时“八个自由贸易港”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自由贸易港”。从这一系列谋划部署中,足以看出海南对创新驱动的重视。
 
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海南创新活力逐步显现——
 
从政策效应上看,贸易、投资、财税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突破,创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从产业培育上看,南繁、深海、航天等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深海技术创新中心、航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加快推进;从创新势头上看,建立起容错纠错机制,累计推出14批128项制度创新案例,不少做法在全国推广,且过去5年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约5倍之多……创新环境日渐完善,创新空间不断拓展,创新主体更加多元,海南如今展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蓬勃之势。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开拓创新。创新驱动的累累硕果,正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吸引着各类要素向海南集聚。向好形势下,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持续用好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法宝”,对标一流大胆试、大胆闯,为创新者赋能、为实干者担当,定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有力支撑。
 
 
海南生态软件园
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十年来,海南生态软件园通过推进“极简审批”改革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招商引资,集聚创新活力,逐步发展成为海南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平台。2021年,园区收入近2000亿元,税收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164.6%。图为生态软件园腾讯生态村外景。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园区定位数字贸易策源地、数字金融创新地、中高端人才聚集地,重点发展“一区三业”,即创建国家区块链试验区,用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数字文体、数字健康、数字金融等产业。园区已吸引国内行业头部企业等超1.2万家企业入园,形成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集聚。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王程龙 摄

 

近年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着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在科研人才集聚、重大平台布局、协同创新攻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已建成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平台、植物组培转化平台等科研平台设施。

 

海口复兴城

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近年来,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紧跟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规划和需求,以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为突破口,调整升级产业定位,以数字经济为主导,培育智能物联、数字贸易、金融科技和国际离岸创新四大垂直产业集群。图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员工在讨论工作。
 
2021年,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营收超过1000亿元、税收超过50亿元。园区互联网类企业营收占全省互联网产业营收43%以上,成为培育打造全省千亿级互联网产业集群的主力军。

 

洋浦保税港区
 

洋浦保税港区企业人员在展示公司研发的海洋微流发电机。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近年来,洋浦保税港区充分利用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海南自贸港创新政策,大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9月,海关总署发布了2021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洋浦保税港区在全国137个参与考核的特殊监管区域中排名第27位,这是海南首次有特殊区排名进入全国A类行列。今年1月至8月,洋浦保税港区企业经营总收入同比增长46.7%;税收同比增长61.4%;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