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7时,在琼海市大路镇大路洋稻虾种养基地里,工人们来回穿梭收地笼,捕获一网网小龙虾。当天,该基地共收起了400多斤的小龙虾,经过工人现场称重打包好后,立即发往机场空运,抢“鲜”供应国内市场。
据了解,当前季节恰逢内地小龙虾生产空档期,市场行情较为紧俏,持续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春节前后,海口、琼海等地的小龙虾已经陆续撒笼开捕,利用生产季节性优势实现“错峰”上市,不仅填补内地市场产能空白,也卖出了比应季小龙虾高出数倍的好价格。
大路洋稻虾种养基地负责人王新艳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小龙虾按个头大小,一般分为大、中、小3种规格,目前的收购均价在45元左右,主要销往江苏、安徽、上海和广东深圳等地。
由于看好海南小龙虾产业前景,2024年王新艳成立了海南禾虾土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琼海市大路镇承包了280多亩耕地,采用“一季稻、两季虾”的轮作方式,每季小龙虾的亩产量在200斤左右,预计总产量达4万-5万斤。
同样被海南小龙虾吸引来的,还有来自安徽合肥的收购商陈志冬,他从事小龙虾收购已有20多年,今年春节前他就跟海南禾虾土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下了两三万斤的订单。陈志冬认为,跟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海南的气候优势明显,冬季小龙虾的市场行情较好,到这里投资的养殖企业能够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当天上午10时,在琼海市博鳌镇莫村的稻虾农业公园里,同样迎来丰收。“今天一共起捕了200多斤,都是发往重庆,后天还有一批货是发到深圳。”琼海市江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红明说,公司去年12月开始投放虾苗,经过40多天的生长期,现在开始陆续上市。由于行情较好,打包好的小龙虾都是搭乘飞机出岛,“今天这批小龙虾装好车后,就马上运往机场赶下午5点钟的航班。”
据了解,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当地村民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通过参与分拣小龙虾等工作,还能获得一份务工收入。
去年,海南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全年已累计在海口、琼海、临高等市县推广综合种养面积4700亩,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有效助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
如今,省内多个市县正在积极探索稻虾综合种养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比如针对土地碎片化问题,2023年5月,琼海莫村农业农民互助合作社整合村里的耕地,采取“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对外合作、统一收获分配”的方式,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闲田变忙田”,入社农田达800多亩。“目前我们引入了两家稻虾生态农业企业,将其中整合出来的550亩耕地统一出租,实施稻虾轮作生产模式。”琼海市博鳌镇人大主席符文程说。
在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稻虾生态综合种养育苗基地,海口东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从湖南聘请来经验丰富的稻虾养殖师傅,今年成功实现了小龙虾的本土规模化育苗。目前公司自有育苗塘120亩,亩产量在300斤以上。“我们下半年打算将育苗塘规模扩大到300亩,争取用3年左右扩大到1000亩。”该公司负责人林烈琅表示。